紙本書畫保養(yǎng)常識 淺談關于收藏書畫用紙的相關知識

發(fā)布日期:2018-09-25

中國書畫用紙是指用中國毛筆與中國書畫顏料進行書寫與繪畫的藝術用紙,它已有1800年歷史,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藝術和科學的結晶。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講:“中國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法表達藝術的妙味!爆F在從中國書法史、繪畫史及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國畫家對用紙的描述,結合造紙技術的進步來探討中國書畫用紙的演變。

一、蔡倫發(fā)明造紙用于書契,80年后出現了左伯書法用紙(公105年至264年,計159年)。

中國漢字從古代陶文、殷商甲骨文、初秦石鼓言語、兩漢石碑及帛書、竹木簡發(fā)展而來,一直到東漢和帝時(公105年)蔡倫發(fā)明植物纖維和奠定了紙張作為中國畫用紙的基礎。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來表達,對紙張質量要求與書契用紙有所不同。為此又注入了造紙家的辛勤勞動與心血,改進質量。蔡倫獻紙后80年,即東漢末(公185左右),書法家左伯繼承與發(fā)展了蔡倫的造紙技術,創(chuàng)出了左伯紙,為書法家采用,開創(chuàng)了書法藝術用紙的新世

二、蘭亭革紙代表了晉、南北朝、隋書畫用紙的演變與進步(公266年至618年,計353年)。

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發(fā)展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出了大書法家鐘繇、王羲之等名家。當時藝術家繪畫還不用紙張,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及展子虔《游春圖》,他們的作品都是絹本。為此,對晉、南北朝書畫用紙的演變,亦著重研究書法家書帖用紙。

鐘繇主要藝術作品為楷書,王羲之主要藝術作品為行書草書。他們樹立了楷書、行書、草書。他們樹立了楷書、行書、草書美的典范。此后歷代學書者,乃至東鄰日本,莫不宗法王羲之,甚至尊王羲之為“書圣”。王羲之書法作品中《蘭亭序》是他用繭紙、鼠筆與朋友悠游之余的得意之筆。原本“蘭亭繭紙入昭陵”,隨唐太宗陪葬了。

蠶繭紙究竟用什么原料與工藝來制造的?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從多方面論證,蠶繭紙是繼承與發(fā)展了蔡倫造紙所作的“樹膚”,用櫧皮做的加工紙。概括說來,晉、南北朝書畫用紙的演變是完善了韌皮纖維制造本色紙漿,并進一步采用新技術對紙面進行了涂布加工。

到唐、五代又擴大制造書法用紙的原料品種,如用麻類、櫧樹眼、桑皮、藤皮及少量其他皮料。書畫用紙的品名多以原料為名或以外觀、或以地名來命名,如所稱麻紙、格紙(或名香紙)、剜藤紙、桑根紙、網紙、繭紙等。

三、精度加工的抄經紙、南唐澄心堂紙代表了唐、五代書畫紙的繁榮(公618至959年,計341年)。

唐代是我國封建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繁榮時期,馬宗霍《書林藻鑒》載:“唐代書家之盛,不減于晉。專立書學,實自唐始!闭麄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書法藝術珍品很多,各地進貢的書畫名紙也很多,書家輩出。唐朝有名的書法家先后共有245人之多。至今許多字帖還為學書者所臨摹。

在繪畫藝術方面,米芾的《錄匯現錄》記載,首先采用以生紙作畫的名畫家是唐吳道子(公688年至758年),他被世人稱為“畫圣”。他的《天龍八部圖粉本卷》等都是用紙作畫,是較早用紙作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改絹本為紙本作畫,是唐代畫家沖破幾百年來的傳統(tǒng)的一項改革創(chuàng)新。

唐、五代時期集韌皮纖維之大成所產的貢紙遍及全國,其中有精度加工的抄經紙、澄心堂紙等,是開創(chuàng)性的加工書畫用名紙,代表了唐代書畫紙的繁榮。由于紙張大量制造,廣泛應用,以及東西交通的暢通,紙張的制造不但發(fā)展到全國,而且傳播到朝鮮、日本、中亞阿拉伯、開羅等地。所以說唐代是造紙行業(yè)發(fā)展的興盛時期,也是書畫紙名聞中外的鼎盛時期。

“上士才人,竭精靈于書畫,僅賴楮素以傳。”文中的楮就是紙的代稱。本文僅就中國古代紙本書畫的保養(yǎng)常識作一點整理歸納,以供書畫藏家借鑒。

一般而言,紙本書畫由載體(紙張)、書畫主要內容、歷代藏家題跋等幾個方面組成。分析其中的物質組成,植物纖維、礦物顏料、植物染料等。由于礦物顏料的穩(wěn)定性和植物染料的不確定性,平常談及紙本書畫的保養(yǎng),都是針對書畫的載體——紙張而言。

造紙的主要原料——植物纖維,從其化學組成來看,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三大成分。纖維素是由許多個β-葡萄糖基連接而成,在常溫下很穩(wěn)定,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抗張強度相應降低,紙張的老化加速。另外,在高溫、光照和氧存在的條件下,會發(fā)生氧化反應, 形成易碎的氧化纖維素。溫度在零下時,紙張會因內部含有的水分結冰而發(fā)脆。但從化學反應速度考慮,溫度越低,老化速度越慢,有利于紙本書畫的保存。

紙張含適量的水分會使其本身柔軟,而具有韌性,干燥的熱空氣會使紙張中的水分過度蒸發(fā),導致紙張變硬、變脆,易于斷裂。與之相反,潮濕的環(huán)境也會使紙張變潮而發(fā)生水解,同時還會使耐水性差的字跡洇化褪色,模糊不清。同時,潮濕的環(huán)境還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最佳濕度一般為70%以上,此時霉菌生長很快,其分泌物中的有機酸會促使紙張加速變質。紙張、漿糊等都是霉菌滋生的天然場所和營養(yǎng)庫。霉菌對纖維素的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吸收纖維素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分泌出一種酶,加速纖維素的水解,同時還分泌出有機酸,增加紙張的酸性。一般紙張的PH值低于5.6時,就要采取去酸措施。

說到書畫,就必須談到裝潢藝術。裝潢是伴隨著書畫藝術的發(fā)展和需要而產生的。裝裱工藝是我國傳統(tǒng)的技術,對于古代紙本書畫而言,最好還是采用手工修裱。在修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選擇。裝裱漿糊材料為小麥淀粉和高分子物質。用小麥淀粉為原料時,要加一定的防蟲防霉劑,在我國古代常加乳香、礬末、花椒等類;現在則多加入對二氯苯、氯酚類等化學藥品。最關鍵的是,要把傳統(tǒng)的修裱技術和現代科學分析技術結合起來。比如說,去酸的問題,傳統(tǒng)工藝會有一些做法,但是,往往是不明就里的行為而已,要是能將二者優(yōu)勢結合考慮,則事半功倍。

此外,還可以用其他一些脆弱紙張加固方法,如絲網加固法。絲網加固法又稱網膜保護法,其方法是在被處理的紙張兩面各加一層透明的網膜,利用溶劑或加壓來提高紙的強度。絲網加固技術適用于加固糟朽脆弱、破碎的紙張,尤以薄紙見長,特別適用兩面書寫或印刷的脆紙及遇水(或溶劑)字跡滲化而不便使用傳統(tǒng)托裱的紙質對象。其做法是用蠶絲和樹脂制成網膜,將紙張夾在網膜中間,在一定溫度(80-140℃)和壓力(8-30Kg/cm2)下加熱壓合,從而使絲網固結在紙張上。經過處理的紙張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增加紙張的強度,防霉抗老化,有可逆性,能保持原貌。

紙本書畫的保存環(huán)境要求較高。溫度控制在14-24℃之間,濕度控制在45%-60%之間。書畫必須采用柜、箱、盒三層保存方式,卷起來存放在防蟲、防霉藥劑以及偏堿性物質的柜內。需要注意的是,卷字畫時,先松后緊,先松松卷起后,再慢慢旋轉軸頭,把字畫卷緊卷實。然后用帶適度捆扎。捆扎的輕重一定要適度,太松使畫卷松動,易于被折壓;太緊使畫卷中間留下捆扎的硬痕跡,影響畫面整體美觀。另外,紙本書畫不宜長期懸掛保存,同時,也不能束之高閣,要定期檢查,出現問題要及時有效得到處理。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