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宣紙嗎?——史上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

發(fā)布日期:2018-10-10

-目錄-

第一節(jié):書法用什么宣紙好?

第二節(jié):宣紙尺寸規(guī)格列表

第三節(jié):宣紙的歷史與文化

第四節(jié):宣紙的特色、特點

第五節(jié):宣紙的分類

第六節(jié):宣紙的制作工藝

第七節(jié):宣紙的保護

第八節(jié):宣紙的收藏學問

第九節(jié):生宣和熟宣的區(qū)分

第十節(jié):如何鑒別宣紙?

第一節(jié):書法用什么宣紙好?

一、書法練習:

1:練習寫小字用毛邊紙,大字用淺黃色七都紙,書寫屏聯(lián)肚宣紙及冷金箋。

2:初學寫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紙,練習日久,遇到純細光澤之紙,自然格外覺得易寫。

3:摹帖宜用油光紙,取其紙薄透明,容易鉤摹。

4:臨帖宜用田字格、九宮格、回宮格紙,取其易于布置結構。

5: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此即「弱者強之,強者弱之」剛柔相濟的中道要訣。

二、書法創(chuàng)作:

宣紙選擇以吸水性較好,又與筆墨配合為原則。切忌用光滑的紙,即不滲墨,又不駐筆,更寫不出力量來。小楷可以用熟宣紙或者半生熟宣。其它的用生宣比較多,一般選宣紙的棉料這個品種比較多,也可以用凈皮。

三、國畫創(chuàng)作:國畫用什么宣紙好?

1:畫水墨畫,應選擇生宣

2:畫工筆畫,應選擇熟宣皮紙性能與生宣紙相似,紙質結實且經得起反復皴、擦、揉、搓,但不易留筆痕,上色易灰暗。

生宣與熟宣的使用區(qū)別?

1:生宣紙吸水性能好,用來寫書法和寫意畫!熟宣紙吸水性能差,常用來畫工筆國畫!

2:生宣比熟宣感略軟;

3:生宣吸水性較熟宣強;

4:生宣為棉料,凈皮,特皮系列宣,沒有經過磯的加工,而熟宣恰恰相反;

5:生宣適合書法,書畫,國畫,寫意,山水,人物,花鳥;而熟宣適合工筆畫。

宣紙與書畫紙使用區(qū)別?

宣紙和書畫紙,大多數(shù)人的概念是:宣紙是一種價格昂貴的高檔書畫用紙;書畫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普通書畫用紙;宣紙一般用來作書畫創(chuàng)作;書畫紙是書畫初入門者的練習用紙。它們的共同點是具有吸墨性。宣紙與書畫紙,雖有類似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原料成份;二、制作工藝;三、使用效果;四、保存時間。

兩種鑒別方法:

一:肉眼分辨法:拿起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fā)現(xiàn)宣紙上面密布著云朵樣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fā)現(xiàn)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2-3毫米長)。而龍須草制作的書畫紙上不僅沒有,相對而言,它表現(xiàn)得過于潔白。

二: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于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后,紙張由于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人們在鑒別紙張時一般采用第一種方法;而專業(yè)人士往往采用兩種認別方法。

第二節(jié):宣紙尺寸規(guī)格

第二節(jié):宣紙尺寸規(guī)格

常用宣紙規(guī)格(單位:厘米)

小三尺:50*100

大三尺:69*100

四尺:69*138

五尺:84*153

六尺:97*180

八尺:124。2*248.4

丈二:144.9*367.9

三尺全開:100x55

三尺單條:100x27

三尺橫批:100x55

三尺對聯(lián):100x27

三尺斗方:55x50

四尺全開:138x69

四尺單條:138x34

四尺橫批:138x69

四尺對聯(lián):138x34

四尺斗方:69x68

四尺三開:69x46

四尺四開:69x34

四尺六開:46x34

四尺八開:35x34

五尺全開:153x84

五尺單條:153x42

五尺橫批:153x84

五尺對聯(lián):153x42

五尺斗方:84x77

六尺全開:180x97

六尺三開:97x60

六尺對聯(lián):180x49

六尺斗方:97x90

七尺全開:238x129

八尺全開:248x129

八尺屏:234x53

一丈二尺:367x144

一丈六尺:503x193

一丈八尺:600x248

冊頁尺寸(單位:厘米)

1號冊頁60*42

2號冊頁55*38

3號冊頁50*35

4號冊頁45*32

5號冊頁42*28

6號冊頁35*25

7號冊頁32*23

8號冊頁28*20

9號冊頁25*17

10號冊頁20*14

11號冊頁19*11

12號冊頁14*9

對照和換算

自古以來在中國書畫的市場交易中,一般都是按書畫的大小尺寸來談論價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為計價單位的。而由于中國書畫在形制上的紛呈多樣,“形制”與“平方尺”之間又有著某種行內約定俗成的換算關系,而了解和掌握這種關系之間的換算,對投資購買名家書畫將會有較大的幫助。

1平尺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書畫的規(guī)格常常講到幾平尺,請問這平尺怎樣算?1平尺等于多少平方厘米?一平方尺(古玩行的人簡稱一平尺、一尺)實際上就是33.3cm×33.3cm,那么就是每平尺1108.89平方厘米。若計算的例題,應該是68×40/1108.89,那么這幅畫應約等于2.45平方尺。宗旨就是畫的長乘寬的積除以固定平尺大小1108.89,平尺大小自然可知。

第三節(jié):宣紙的歷史與文化

歷代文人書畫家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宣紙,現(xiàn)在所指的宣紙,是指以青檀樹皮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為主要配料,并主要以手工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書畫用紙。它的特點是:韌而能潤,光而不滑。薄者能堅,厚者能賦,色白如霜,久不變色,折而不傷,耐腐難蛀,它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在于它的“潤墨性”。

所謂紙以地名,宣紙的得名源自于產地。唐代的“宣州”轄地,相當于今安徽省長江以南、黃山與九華山以北地區(qū),及今天江蘇溧水、溧陽地區(qū),其政府行政區(qū)設在宣城。這一地區(qū)生產的紙,同時又在宣城集散,于是便被稱為“宣紙”。

根據(jù)對明代宣紙的取樣化驗,結果表明全部為檀皮漿纖維。這證實了明代制造宣紙的原料為單一的青檀樹皮。而宣紙中加入稻草漿為配料則是清以后才興起的。

青檀到底是何科何屬,一直到建國前為止,并未弄清青檀的植物學分類。1937年賈氏《中國植物圖鑒》曾收“翼樸”一種,入蕁麻類、榆科,與青檀頗為相近,書中只說木材豎密,可造器具和建筑用,根本沒提樹皮可以造紙。陳嶸氏1957年的《中國樹木分類學》雖為“青檀”正名并明確其科屬,但是以北京房山、昌平一帶為考察重點,而對皖南山區(qū)青檀的生長情況只字末提。直到1977年至1980年前后國內相關植物學家、造紙專家在審閱大量資料并實地對青檀生態(tài)進行調查后認定:青檀是我國特有的植物,產于我國北部、中部。喜光、耐干旱、瘠薄,是一種石灰質指示性植物。其材可作建筑用,樹皮是制做宣紙的主要原料。主產地在皖南的宣城、徽州、池州,與安徽相鄰的湖北、浙江、江西的一些縣也有生長。

晉唐以來在至明代,所有書畫用紙,大都是熟紙。(即加工紙)唐人寫字所用的加工黃紙,有染黃、硬黃之分,其中硬黃是以紙置熱熨斗上,涂以黃臘,使紙變硬而透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宣紙大顯于世是在明宣德年間。在此時期中國傳統(tǒng)水墨寫意畫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宣紙?zhí)赜械臐櫮院蜐B透性又在載體介質上為書畫家作品表現(xiàn)力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宣德年間宣紙已有若干品種像:貢箋,白箋、灑金箋、五色粉箋、五色大簾紙、磁青紙,這里所有的宣紙以陳清款為第一。

說到品種種類,下面一簡介:

根據(jù)配料比例,可分為綿料、凈皮、特凈三大類。

綿料:青檀皮約占30至40;稻草約占60至70;

凈皮:青檀皮約占60至80;稻草約占20至40;

特凈:青檀皮約占85至95;稻草約占5至15

根據(jù)厚薄不同可分為單宣、夾宣等。

所謂單宣即是單層,比較薄的宣紙。而夾宣則是經過連續(xù)二次抄造而成的宣紙。當前生產的宣紙而根據(jù)加工的不同,可分為生宣、熟宣、箋紙三大類。

生宣就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保留了滲化、吸水等特性,潤墨性很強的普通宣紙。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層膠礬,使其失去滲化和吸水特性。因此熟宣也稱作“礬宣”。用于工筆畫。箋紙是用生宣按不同用途,通過印刷、染色、加料、擦臘、砑光、泥金、泥金銀粉、灑金銀箔片、描金銀圖案等方法制成的紙。多稱“花箋”或 “錦箋”。

普通宣紙加工成箋紙后,往往冠以各種雅稱。像玉版宣(是以淀粉為黏合劑、將兩層以上生宣托裱制作而成)、虎皮宣(亦稱金粟箋,是將宣紙加工點染成斑絞狀,使之美觀)。

第四節(jié):宣紙的特色、特點

第四節(jié):宣紙的特色、特點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于《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于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

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yè)逐漸轉移集中于涇縣。當時這些地區(qū)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里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年(121年)蔡倫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后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經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復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是后來的宣紙。

據(jù)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鐘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虬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yè),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遂步提高,終于造出了潔白純凈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紙。

宣紙的聞名始于唐代,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云:“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边@說明唐代已把宣紙用于書畫了。另據(jù)《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可見宣紙在當時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親自監(jiān)制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于一時!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并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則骨神兼?zhèn),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xiàn)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我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

第五節(jié):宣紙的分類

第五節(jié):宣紙的分類

按加工方法分類,宣紙分為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凈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涂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xiàn)“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桃紅虎皮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生宣則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chuàng)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方可得心應手。

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玉版宣”即屬此一類。

另外,宣紙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棉料、皮料、將凈三類。其中又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等之分,規(guī)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凈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xiàn)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復搓揉而紙面不會破。這或許就是為什么書法用棉料宣紙的居多、畫畫用皮類紙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凈皮、特皮紙寫字,而是棉料宣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書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書法風格是需要在同一個地方用筆反復涂抹)。

附:簡單區(qū)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看紙面有無反光的銀色礬結晶,有就是熟宣,無一般為生宣。

第六節(jié):宣紙的制作工藝

原料:

宣紙的選料和其原產地涇縣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青檀樹是當?shù)刂饕臉浞N之一,故青檀樹皮便成為了宣紙的主要原料。而當?shù)赜址N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為了原料之一。涇縣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這三點便為涇縣的宣紙產業(yè)打下基礎。至宋、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擴大到十余種。經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洪等十八道工序,歷經一年方可制成。

制作過程:

宣紙的生產中心是涇縣,它生產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區(qū)特產的青檀樹為主,配以部分稻草,經過長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凈、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過程,歷時一年多,方能制造出優(yōu)質宣紙,制成的宣紙按原料分為綿料、皮料、特凈三大類,按厚薄分為單宣,夾宣、三層夾、羅紋、十刀頭等多種!疤胤N凈皮”是宣紙中的精品,具有拉力、韌力強、潑墨性能好等優(yōu)點,為廣大書畫家所喜愛。有人贊譽宣紙“薄似蟬翼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一幅幅圖畫,一章章文字,皆憑宣紙而光耀千秋。

伐條宣紙的傳統(tǒng)做法是,將青檀樹的枝條先蒸,再浸泡,然后剝皮,曬干后,加入石灰與純堿(或草堿)再蒸,去其雜質,洗滌后,將其撕成細條,晾在朝陽之地,經過日曬雨淋會變白。然后將細條打漿入膠:把加工后的皮料與草料分別進行打漿,并加入植物膠(如楊桃藤汁)充分攪勻,用竹簾抄成紙,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張。宣紙的每個制作過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講究。如撈紙用的竹簾,就需要用到紋理直,骨節(jié)長,質地疏松的苦竹。宣紙的選料同樣非常講究。青檀樹皮以兩年以上生的枝條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長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長的稻草低)。

在臺灣造紙方式,其原料有雁皮,桑樹皮等是屬于韌皮類,原料經過浸泡,蒸煮,清洗,漂白后篩除雜質,打漿,借以攪拌分離纖維,再加水稀釋,放入比例黏劑(分散劑)成漿料便可進行抄紙,抄紙是利用竹簾及木框,將漿料蕩入其中,經搖蕩,使纖維沈淀于竹簾,水份則從縫隙流失,紙張久蕩則厚,輕蕩則薄,手抄紙完成后取出竹簾,需以線作為區(qū)隔后重疊,并待水份流失部分,采重壓方式增其密度,便可進行烘培,烘紙是利用蒸氣在密封的鐵板產生熱度,以長木條輕卷手抄紙,用毛刷整平,間接加熱使紙干燥,同時進行品檢,就是成品的宣紙。

當在初學時,通常以“全開紙”書寫作品,如須寫較小些,可裁成二等分,稱為“對開”,裁三等分是“三開”,裁四等分為“四開”,這些稱呼已成為一般使用者的習慣,不過除了這些尺寸外,也可依需要來裁開使用。

第七節(jié):生宣和熟宣的區(qū)分


生宣和熟宣之間的區(qū)別:

1、柔韌性

生宣紙質的柔韌性是十分突出的,將生宣捏在手中,手感很柔軟,用毛筆在生宣紙面上書寫,能夠體驗柔韌十足的感受。將生宣揉成一團后再經過熨燙,依舊可恢復平展如初的原貌。

在生宣上創(chuàng)作作品,作品完成后,待墨跡干燥后,即使將寫好的作品任意團揉,經過裝裱處理后,用生宣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依舊呈現(xiàn)平平展展的視覺效果。為此,宣紙書寫后存放方便,攜帶方便,書寫好的作品可裝入信封郵寄給他人,作品到了收件人手中,只要請裝裱師裝裱后,就可以懸掛在房間里作為藝術品來欣賞。

裝裱后的書畫作品陳放年代久了,出現(xiàn)陳舊或殘缺現(xiàn)象后,裝裱師可以將陳舊作品的畫心從裝裱的作品上揭出,然后重新裝裱,可以使得作品的外觀煥然一新。

2、濕染性

到商店里購買宣紙,判斷生宣與熟宣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水來檢驗,當水滴在宣紙上,落在紙面上的水滴逐漸向四周擴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紙面上沒有立即擴散或不再擴散開的就是熟宣;我們把生宣顯現(xiàn)的這種水滴逐漸向四周擴散開來的現(xiàn)象稱作濕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較強的濕染性,不同的生宣紙顯現(xiàn)的濕染性程度也有差異,這種濕染性運用在國畫表現(xiàn)中可以增強韻味和層次感。

運用到書法創(chuàng)作上,書寫者具備較強的書寫功力后,能夠很好地駕駛水墨的濕染性后,可以利用水墨落入紙內產生的四下流溢特性將水墨轉入向內滲透,這樣,留在紙張表面的墨跡滲透到紙張的內部,當書寫者練就入木三分的書寫功夫后,生宣具備的濕染性使得書寫的字體飽滿而剛柔并濟,作品裝裱后,水墨線條會透露出圓潤立體的視覺沖擊力。

由于生宣具有獨特的濕染性,使得書寫變得難上加難,因此,書法實踐作為一種提高人生修養(yǎng)的實踐行為,需要漫長的修為才能達到期待的目標。對于濕染性現(xiàn)象,其可以鍛煉書寫者內在的涵養(yǎng)和自我內聚力,同時,也是檢驗書寫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徑所在。

3、吸墨性

生宣具備濕染性特性之外,還具備較強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濕染性由水的特性引發(fā),用淡墨書寫產生的濕染性現(xiàn)象比較明顯,用濃墨書寫產生的濕染性程度相對減弱。

正是生宣具備了濕染性使得其又具備較強的吸墨性,從濕染性上說,生宣具有較強的吸墨性使得其產生獨特的濕染效果,反之,生宣具有較強的吸墨性使得其產生獨特的濕染效果,二者相輔相成。

正是因為具備了這種較強的水墨吸附性能,使用生宣創(chuàng)作出來的書畫作品才具有較強的視覺效果和獨領風騷的魅力。

吸墨性的另外一面就是吸水性問題,生宣具備吸墨性也就是具備較強的吸水性,正是這種吸水性能使得書寫有了淋漓盡致的味道,同時,由于水的特性,書畫的質感才體現(xiàn)豐富的韻味血肉滋潤的效果。

4、艱澀性

如同攀登高峰,雖然艱辛萬苦,但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追求一直是人類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在書畫創(chuàng)作領域,生宣的使用正因為其具有的書寫難度才使得書法藝術的魅力大放異彩。我們這里圍繞書寫書寫存在的艱澀性現(xiàn)象,闡述其意義,對喜好書畫藝術的人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

因為生宣書寫具有的艱澀性特性,很多人人為此望而卻步,這樣就形成很多人難于在中國書畫領域有所陳舊的局面。

生宣書寫具有的艱澀性體現(xiàn)在筆墨揮灑上,筆墨在生宣紙面上的表現(xiàn)之所以很難酣暢淋漓地流動,是因為生宣具有較強的澀性,由于這種澀性造成用筆和用墨都變得舉步維艱。

大家試想,我們一旦超越了生宣書寫的澀性,書寫者便能體會到這種澀性下的書寫產生的充實感和強烈的筆觸感覺;從太極書道實踐出發(fā),就是讓你進入到超級感覺中來,你在這種澀性書寫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最后便能對進行書寫的一點一滴倍感深刻,從而在澀性這種“逆境”中逆水行舟,體驗不進則退的滋味,使得你在不斷努力下品嘗逐漸進步的快樂。

艱澀性如同阻力,生宣紙面上如同涂抹了防滑劑,你在紙面上書寫發(fā)現(xiàn)摩擦力加大,不能輕而易舉的進行書寫,這種筆與紙之間產生的摩擦一旦被克服,磨合的天衣無縫后,你的書寫就能突破進退維谷的境遇。

5、輕靈性

宣紙這種紙張拿在手中或張掛在支架下,懸空著的宣紙被風吹動,輕而薄的宣紙就會飄拂起來,正是具有這種輕而薄的特性,太極書道實踐開創(chuàng)了懸空書寫訓練法,懸空書寫就是在懸空掛著的生宣上進行書寫(繪畫)創(chuàng)作,這種懸空書寫也可說成為輕靈派書寫,在紙張懸空狀態(tài)下書寫,由于受力對象的生宣紙無法固定下來,毛筆不能盡力著力在飄拂的紙面上,于是,如何在輕而薄的生宣紙面上寫出沉著痛快的作品來,就成為輕靈派書寫的“絕妙”之地。通過懸空紙張書寫,我們能更深地體會柔軟的毛筆和特殊的水墨效果以及生宣紙之間的關聯(lián),能夠認識到書寫中意識活動的作用的重要性。

沒有宣紙這種輕靈性,太極書道的實踐就沒有辦法開展懸空書寫表現(xiàn),關于懸空書寫,后文中將重點給予解析,通過懸空書寫的實踐,能夠讓我們對人的精神活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為我們探求提高書寫層次和境界提供了一種前途無量的途徑。

6、持久性

關于生宣書寫具有的持久性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闡述,宣紙與其他紙張比較,其質量的優(yōu)質性是十分突出的,優(yōu)質的宣紙可以幾十年不變色,不脆化,放久的宣紙如同陳年老酒更具有較好的書寫效果。

由于宣紙具有持久的保質特點,有利于保存和收藏。從另外一面說,生宣紙的書寫因為存在很大的難度,為此,書寫者只有持之以恒地訓練才能在生宣上大展拳腳。生宣紙給書寫者設置了“耐心”尺度,于是成為培養(yǎng)耐心的手段所在。

7、膠著性

從上所述,在生宣紙上書寫雖然有難度,但是當你能夠手到擒來地掌握好書寫,等你入木三分地將字體寫入宣紙內,待墨跡晾干后,把晾干字跡后的生宣紙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著墨的生宣紙也不會發(fā)生跑墨現(xiàn)象,即墨汁不會因為水的浸泡而發(fā)生墨汁化開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就是宣紙具有膠著性性能的表現(xiàn)所在。

生宣紙正是具備了膠著性使得書畫裝裱后更顯藝術美感。生宣紙具有的膠著性與前面說到的吸墨性有相關的內在關系,這種膠著性前提在于生宣紙具有較強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了的寫過字的生宣紙擦手,手上也不會沾染上墨跡。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涇縣的邢春榮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第八節(jié):宣紙的保護

第八節(jié):宣紙的保護

宣紙的保護很重要,保存得怎樣對書畫有較大的影響。

宣紙的防潮:宣紙的原料是檀皮和燎草,宣紙生宣的特點是吸水性比較強,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另也容易沾染灰塵,方法是用防潮紙包緊,放在書房或房間里比較高些的地方。這樣可以防潮。天氣晴朗的日子,打開門窗,書櫥,讓書櫥里的宣紙吸收的潮氣自然散發(fā)。(一年中一兩次就可以,防止宣紙吸收了過多的水份長霉點。)

宣紙的防蟲:宣紙被稱為千年壽紙,但也不是絕對的,防蟲方面,為了保存的穩(wěn)妥些,可放一兩粒樟腦丸。

另應注意的方面:1、假如宣紙受潮了,不要日曬,解開包裹宣紙的防潮紙,讓宣紙在自然空氣中讓它自然揮發(fā)水份。(要在天氣晴朗的日子),日曬會影響宣紙的壽命和性能。2、宣紙存放的地點要遠離油煙、潮濕。

宣紙的防潮:宣紙的原料是檀皮和燎草,宣紙生宣的特點是吸水性比較強,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另也容易沾染灰塵,方法是用防潮紙包緊,放在書房或房間里比較高些的地方。這樣可以防潮。天氣晴朗的日子,打開門窗,書櫥,讓書櫥里的宣紙吸收的潮氣自然散發(fā)。(一年中一兩次就可以,防止宣紙吸收了過多的水份長霉點。)

第九節(jié):宣紙的收藏學問

第九節(jié):宣紙的收藏學問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笔詹匦垥r要找正宗的傳統(tǒng)名牌,以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韌者為佳。據(jù)了解,制作宣紙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青檀皮,但即便都是使用青檀皮,如缺乏原產地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青檀皮的品質也不一樣,所生產出的宣紙有很大區(qū)別。現(xiàn)在國家已對宣紙進行了嚴格的“原產地保護”,對宣紙的定義為“利用產自安徽涇縣及周邊地區(qū)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涇縣范圍內,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

收藏宣紙最好能綜合宣紙產品的質量特色、書畫界的認可程度,同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收藏的宣紙要正宗;二是收藏宣紙要注意品種,選擇品種最好以書畫界人士的使用喜好為標準;三是收藏宣紙要注重特色,盡量收藏生產批量小、有主題的特種紙。

業(yè)內人士指出,任何一類收藏,市場初興之時都是藏友入市的最佳時機。但也正是由于初始階段的特殊性,如何慧眼識珍便成為最關鍵的問題。缺乏或沒有相應知識的人士最好不要輕易介入。

第十節(jié):如何鑒別宣紙?

第十節(jié):如何鑒別宣紙?

論起宣紙和書畫紙,大多數(shù)人的概念是:宣紙是一種價格昂貴的高檔書畫用紙;書畫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普通書畫用紙;宣紙一般用來作書畫創(chuàng)作;書畫紙是書畫初入門者的練習用紙。它們的共同點是具有吸墨性。除此之外,人們對二者的實質性區(qū)別不甚了了,F(xiàn)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廠商為牟取利潤,將低檔書畫紙蓋上宣紙印記,用來蒙騙消費者。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分辨能力,不少消費者因此上當受騙。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也遭到破壞。

宣紙與書畫紙,雖有類似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原料成份;二、制作工藝;三、使用效果;四、保存時間。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就能正確辨認和使用。宣紙的原料結構是青檀皮和燎草,這種原材料配比已沿襲了近千年,至今不變。宣紙的制作過程分兩個階段:原料制作和紙張制作。

原料生產的特點在于:生產周期特長。制作不厭其煩。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經浸漬、蒸煮、揀選、攤曬,加上日曬雨淋露煉漂白等自然加工,使每一根青檀皮,每一根稻草都潔白如棉,柔而有韌,原料制作方告結束。僅次一項就需要8-10個月。可以說,宣紙的獨特,就在于它的原料獨特。原材料制作的艱辛、復雜,超乎常人的想象,每一張宣紙的來之不易,由此可見一斑。紙張的制作工藝,自唐代以來一直保持傳統(tǒng)的手工操作:采用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用火墻烘烤、人工揭貼的烘干發(fā)曬紙;在檢驗工序,是逐張逐張目測手檢。在制作丈二、丈六、丈八、二丈等規(guī)格的宣紙時,更能顯示宣紙操作工藝的精妙與獨創(chuàng),8-16撈紙工分站紙槽四周,共持一張紙簾,心有默契,手上協(xié)調,既小心翼翼,又沉著果斷。

如果一個人有一點閃失,就會造成前功盡棄的后果。宣紙的外觀很平常,但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它的傳奇色彩始終令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如劉海粟、尹瘦石、吳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書畫藝術家,不顧年邁體弱,路途遙遠,專程來廠參觀了解宣紙的制作工序,他們感慨地說:我們用了一輩子的宣紙,卻不了解宣紙是怎么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來看看。一來為了卻心愿,二來是向宣紙工人師傅們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他們欣然命筆,分別題字、作畫,紛紛感嘆宣紙的得之不易,贊揚宣紙的絕佳奇妙,不愧為民族瑰寶。宣紙之所以倍受書畫家的青睞,就是它具有其它紙類無法與之相比的潤墨效果。宣紙采用特殊的工藝和特殊的原材料制作而成,因而有吸附默粒和擴散墨液的效果。特別在使用毛筆書寫的時代,宣紙使用范圍僅限于上流社會。因它生產周期太長,造價昂貴,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全社會的需要。

宣紙的潤墨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潤墨勻稱,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書畫家們在畫山水的時候,這種“墨分五色”的層次感凸現(xiàn)得尤為明顯。二是幾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畫的意境,產生出作品的立體效果。濃墨烏而鮮艷,淡墨淡而不灰,書法家們在宣紙上筆走龍蛇,是作一氣呵成的草書,還是一絲不茍的篆楷,都能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充分體現(xiàn)出藝術的妙味。不僅如此,宣紙在著墨后,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纖維分布均勻,不含雜質,從而不變形、不起拱、不起翹,具有穩(wěn)定性。宣紙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特性所決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經過反復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學反應趨于穩(wěn)定,青檀皮初燎草中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已被消除。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F(xiàn)保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佐證。

書畫紙,只是一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無論是它的原料成份,還是制作工藝、使用效果和宣紙都不可同日而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增,書畫紙也就應運而生。書畫紙的主要產地為浙江富陽、廣西都安、四川夾江、河北遷安和安徽涇縣。起初的書畫紙原料五花八門,有龍須草漿、木漿、竹漿、廢紙漿等,書畫紙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逐漸地,書畫紙采用由湖北、河南兩地所產的龍須草漿作原材料。書畫紙現(xiàn)時的年產量僅涇縣一地就逾5000噸。龍須草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我國黃河以南的丘陵地帶生長較多。每年秋季葉落之際,也就是龍須草收割之時。農閑之際的農民,將收割龍須草當作一項副業(yè),售給造紙廠換取經濟收入。造紙廠家將龍須草制成純干漿板,再售到各地,用來制造書畫紙或文化用紙。

龍須草的制漿過程,與麥秸桿一樣,都是通過破碎、打漿、漂白、烘干等,機器流水作業(yè)。由草變漿,只需二到三天時間。龍須草的成漿工序簡單并經過強化處理,所以,它的雜細胞、雜物質含量多,不可避免地影響紙質。由于龍須草的性質較柔軟,被制作成漿板后,只要用水浸泡,會很快溶解。書畫紙廠家購回漿板后,由漿板浸泡成糊狀,用打漿機將其打勻,即可入槽抄撈。同樣,由漿板制成書畫紙,也只需三天時間,也就是說,從龍須草到書畫紙,它的全過程只有五天左右。至于書畫紙的潤墨性能,則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紙相比,書畫紙的潤墨形式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不勻稱;表現(xiàn)不出層次,只是一味地滲透。初學書畫者用來練書法較多,如用來練習繪畫,就不夠理想,紙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構思及想象力。最重要的一點,在紙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紙的“墨韻千秋”相比,書畫紙無法望其項背。它的保存壽命只在數(shù)十年間。如保管不當,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會褪色、蟲蛀。

一些客戶反映,他們在八十年代中期用書畫紙創(chuàng)作的作品,現(xiàn)已經面目全非,褪色嚴重,周邊遭蟲蛀,墨色亦已發(fā)灰,他們因為當初貪圖便宜或缺乏辨別能力,沒有購買到真正的宣紙,才導致今天的后果。那么,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如何識別宣紙和書畫紙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fā)現(xiàn)宣紙上面密布著云朵樣的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fā)現(xiàn)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2-3毫米長)。而龍須草制作的書畫紙上不僅沒有,相對而言,它表現(xiàn)得過于潔白。二是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于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后,紙張由于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人們在鑒別紙張時一般采用第一種方法;而專業(yè)人士往往采用兩種認別方法。當然,最穩(wěn)妥的辦法是認清商標。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根據(jù)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