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羅蘭卷筒紙報紙印刷生產線在廈門投產

發(fā)布日期:2013-06-26   來源:海峽導報

德國曼羅蘭公司生產的GEOMAN高速卷筒紙報紙印刷生產線在廈門正式投產。

為了做大做強海峽導報,提升報紙品質,提高發(fā)行時效,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斥資5000萬,引進世界一流的報紙印刷機。該生產線由2個雙幅雙倍徑印刷塔和1個報頭組成,最高速度可達到每小時30萬對開張。印刷塔帶翻轉機構,可實現(xiàn)多種紙路走紙方式。這種大滾筒、雙幅雙倍徑報紙印刷機,在福建省是首臺。目前也只在國內大型報業(yè)集團才有使用,比如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先后在福州、廈門、泉州這三個報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方成立印刷廠。“這臺最高端的設備,放在位于廈門的印刷廠,主要用于服務海峽導報。該設備的投用,不但大大提高公司的印刷產能,也為海峽導報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印刷后援助力。”福建日報閩南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欣明說。

2013年1月該設備運抵廈門,2月中旬起進行設備現(xiàn)場安裝調試。昨天,隨著導報改版,這條生產線正式投產。海峽導報也從此進入全彩時代。現(xiàn)場 12米高印刷機印報像織布。

昨天凌晨1點多,翔安,火炬高新技術產業(yè)區(qū)。福建日報閩南印務中心,印刷廠內,燈火通明,機器轟鳴。印刷廠共有4層。最底層放著自動供紙機,往上面的印刷機輸送報紙。這一層堆滿了一大筒一大筒的新聞紙,一筒就有1.1噸重。每天,海峽導報要印刷掉26筒新聞紙。往上一層是計算機操作臺,而三層、四層便是印刷部。這臺德國的新設備,上下延伸了四層,有12米高。深夜一兩點,外面安靜得只剩蟲鳴蛙叫,屋內的人卻忙碌到大汗淋漓。照排人員正精心編排版面,出片人員正操控高科技CTP設備,輸出一塊塊合格PS版,機臺人員將檢查過的PS版小心翼翼裝上機臺。剎那間,隆隆機臺在通明的車間飛轉。操作人員不斷調整著墨色、速度,一張張報紙從印刷機中帶著油墨的香味涌出……有位工程師調侃,稱這臺德國的世界一流印刷機為“織布機”。

站在這個大家伙前,你的確會詫異,這真的更像“織布機”,巨大的新聞紙在這臺機器上高速運轉,速度快得就像是一層正彩染的布。不過,等到堆疊機出報口200份一捆的報紙“乖乖”出現(xiàn)在你眼前時,你便真切感受到,原來是在印報。

18個集裝箱海上漂了一個多月。一臺國際一流印刷機,從德國,漂洋過海來到廈門印報紙,可真不容易。這個大家伙,德國原裝進口,有200噸重,所有設備、零部件裝了滿滿18個集裝箱。去年底,這18個集裝箱從德國港口裝船,在海上漂啊漂,足足走了一個多月才運抵廈門港。5000萬的印刷機,這一路走來,運費、保險也沒少花。運抵廈門港后,再搬來印刷廠,也沒那么簡單。雇了18個集裝箱車,組個車隊一車接著一車往翔安運。運到了印刷廠,還得把這些大家伙搬到廠房二樓。要怎么搬?請來專業(yè)吊裝印刷機的公司,先在樓外側搭個平臺,有兩層樓那么高。然后鋪上鋼板,把這些設備吊裝上去,慢慢挪進廠房。

據(jù)了解,全新的印刷設備從今年2月開始安裝、調試,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直到5月底才開始試生產。 20多位國內外一流專家抱團來。德國原裝進口的印刷設備,不僅送貨上門,還配備一個全能型的專家團。據(jù)悉,為了這臺印刷設備,前前后后動用了20多位國內外專家。蔡欣明說,首批專家團是今年初和印刷設備一起來到廈門的。專家團里有十余位相關專業(yè)的歐洲工程師,有來自德國的,也有來自英國的。他們中有電氣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其中不乏博士。他們和設備一起,漂洋過海來到廈門,一住就是兩三個月,對機器進行綜合調試。據(jù)了解,除了外國的專家團外,德國廠商駐中國辦事處也派出了四五位中方工程師協(xié)助安裝、調試。

從記者采訪到成稿,從編輯修改到編版,再傳到印刷廠,再到凌晨數(shù)小時緊張忙碌地印刷,然后從晨曦中的送報車,到發(fā)行站爭分奪秒地分發(fā)……可以說,一張報紙的誕生,是一群新聞人24小時不間斷接力的結果。

今天,讓我們來告訴你,一份報紙的誕生記。

福建日報閩南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新廠,在翔安——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翔安產業(yè)區(qū)。一線記者將稿子提交給編輯,版面采編好后,通過衛(wèi)星或者網絡,從位于島內的報社傳到島外印刷廠。這時,多半已入夜。印刷廠接收到版面后,開始組版。“傳過來的是8開版面,我們要把這些版面組合成對開。”組版人員說。接下來是計算機制版。“以前制版,要用膠片拼,很麻煩,8開大小的膠片要一張一張拼起來,印一份報紙要用幾百張膠片。”蔡欣明說,用計算機直接制版免去了膠片這一中間媒介,省了兩個環(huán)節(jié),減少了中間過程的質量損耗和材料消耗。把制好的版裝在機器上,就可以開始印刷了。不過,印好的版面,也沒那么容易過關,還要接受抽樣檢查。工人每隔一兩分鐘,就會隨機抽取一份,進行色彩比對等檢查。最后,報紙被扎成一捆一捆,成品裝車。每天中型送報車也得裝上十幾車。發(fā)行員接下了最后一棒,他們將報紙派發(fā)到每個訂戶手里時,還油墨飄香。設備大揭秘關鍵詞一:高端相當于7系寶馬,全省首臺.

這臺印刷設備,很高端,是全省首臺。究竟有多高端?蔡欣明給導報記者舉了一個很貼切的例子。

蔡欣明說,在印刷行業(yè),有兩大高端的印刷機品牌,分別為德國高寶和德國曼羅蘭。如果用汽車來比喻,高寶相當于S型奔馳,而曼羅蘭相當于7系的寶馬。“曼羅蘭這個品牌的印刷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更高,這好比汽車的保有量。”蔡欣明說。關鍵詞二:高速1小時可印7.5萬份報紙高速卷筒紙報紙印刷生產線,單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這臺設備“牛逼”之處就在于——速度很快。到底有多快?一次可印32版全彩,1小時可以印刷7.5萬份報紙。蔡欣明說,這臺印刷設備最大特點就是自動化程度高、速度快,適應多版面、大批量印刷。關鍵詞三:精準水墨很均勻,套色很準確,全新的印刷技術,讓版面的精準度也更高了。蔡欣明介紹,新設備印刷的版面平整、水墨均勻、色彩鮮艷、套色準確。“印品質量,也就是報紙的印刷質量是超國標水平的,套色的誤差在國家標準范圍內。”蔡欣明說,以前分疊印刷,受燈光等各種影響,報紙的色彩可能會不盡相同。新的印刷設備,則一次性印好。新舊設備大PK 速度PK:印刷速度快三四倍,新引進的德國原裝進口印刷設備要5000萬,原有的北京人民機械廠生產的印刷設備,只要1000多萬。單單是價格,就差了好幾倍。更主要的是印刷速度。

據(jù)介紹,原有的國產機器一般印四開16個版,最多一次性只能印四開24個版,每小時印3.5萬份。印刷一份64個版的報紙,往往需要三四條生產線同時開工,加足馬力。“新的設備,一次就能印四開32版,每小時印7.5萬份報紙。跟老機器比快三四倍。”蔡欣明說。效率PK:減少了人工操作環(huán)節(jié)

這臺新設備上線,需要人工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少了,但自動化程度更高。蔡欣明說,以前一份報紙發(fā)行人員要插頁三四次,幾百號發(fā)行員每人要花一個多小時,F(xiàn)在插頁全自動化。以64版為例,現(xiàn)在32版一疊,插頁一次就夠了,大大減少了發(fā)行人員的插頁時間。保養(yǎng)PK:養(yǎng)護多出2小時。速度快了、效率高了,但設備保養(yǎng)的時間可是大大增加了。新機器很嬌貴,每天保養(yǎng)至少要3個小時。“機器大了,保養(yǎng)的部位也就多了,所有油墨都要擦干凈,要三四個工人同時保養(yǎng)。”蔡欣明說。據(jù)悉,以前舊機器的日常保養(yǎng)只要1小時左右。

稿件反饋 

中紙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文為中紙網資訊中心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需經我司同意,本網保留追究的權利。
 


 
 
 
最新紙業(yè)項目
訪談
紙業(yè)項目排行
最新求購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